箱式淬火爐(沾火爐)是一種用于金屬熱處理的設備,主要用于將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后進行快速冷卻(淬火),以提高工件的硬度、強度和耐磨性等性能。以下是其一般使用方法:
一、準備工作
1、檢查設備
檢查爐體的外觀是否有損壞,如爐殼是否變形、爐門密封是否良好等。確保爐體接地良好,防止漏電事故發生。
檢查電源、控制電路是否正常,包括電壓、電流是否符合要求,各電氣元件是否完好,儀表顯示是否準確。
檢查加熱元件(如電阻絲或硅碳棒)是否有損壞、老化現象,確保其能夠正常工作。
2、清理爐膛
清除爐膛內的雜物、灰塵和殘留的工件氧化皮等,保持爐膛清潔。可以使用壓縮空氣吹掃或專用的清潔工具進行清理。
3、準備工件
根據工件的材質、形狀和尺寸,確定合適的淬火工藝參數,如加熱溫度、保溫時間和冷卻介質等。
對工件進行表面清潔,去除油污、銹跡和其他雜質,確保工件表面干凈。可采用清洗劑清洗、噴砂處理等方式。
4、裝爐
將準備好的工件均勻地放置在爐膛內的支架或托盤上,注意工件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間隔,避免相互擠壓或重疊,以保證熱量均勻傳遞。對于較大或較重的工件,應使用合適的吊裝設備進行裝爐。

二、操作過程
1、設定溫度
根據選定的淬火工藝參數,在控制儀表上設置加熱溫度。一般來說,不同材料的淬火溫度有所不同,例如,碳鋼的淬火溫度通常在800-900℃之間,合金鋼的淬火溫度可能更高。
2、升溫加熱
接通電源,啟動加熱元件開始升溫。在升溫過程中,要密切關注溫度的變化,可通過觀察儀表顯示的溫度值來了解升溫情況。同時,注意觀察爐內的情況,如有異常聲音、氣味或煙霧等,應立即停止加熱并檢查原因。
3、保溫
當爐內溫度達到設定的淬火溫度后,開始進入保溫階段。保溫時間根據工件的材質、尺寸和形狀等因素確定,一般為30-60分鐘。在保溫過程中,要保證爐溫的穩定,波動范圍應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。
4、淬火冷卻
保溫結束后,迅速將工件從爐膛中取出,并立即放入預先準備好的冷卻介質中進行淬火冷卻。常用的冷卻介質有水、油、鹽水等,具體選擇應根據工件的材質和淬火要求來確定。例如,碳鋼工件一般采用水淬,而合金鋼工件則常采用油淬。在淬火過程中,要注意安全,避免冷卻介質濺出傷人。
三、后續處理
1、清洗與回火
淬火后的工件表面可能會有殘留的冷卻介質或其他雜質,需要進行清洗。清洗后,根據需要進行回火處理,以消除淬火應力,提高工件的韌性和穩定性。回火溫度和時間應根據工件的具體情況確定。
2、質量檢測
對熱處理后的工件進行質量檢測,如檢查硬度、金相組織、尺寸精度等是否符合要求。如果發現質量問題,應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。